一周概念股:传荷兰将发新规限制ASML对华出口,中国柔性OLED市占率将超韩国

2023-06-25 16:29:55     来源:集微网

集微网消息,本周,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荷兰政府计划最快下周发布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将限制ASML对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知情人士表示,这项出口管制规定,最早可能6月30日或7月第一周公布。

相比在半导体设备领域频频遇阻,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出货量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Stone Partners预测,2023年第二季度,京东方、天马、TCL华星、维信诺等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面板出货量占比为50.2%,首次超过韩国企业。


(资料图)

传荷兰将发布新规限制ASML对华出口

6月23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荷兰政府计划最快下周发布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将限制ASML对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设备出口。

知情人士表示,这项出口管制规定,最早可能6月30日或7月第一周公布,也能作为被其他欧盟成员国的蓝图。不过,相较于美国去年限制对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出口美制芯片设备与专业知识,荷兰的措施没有美国那么全面。

荷兰政府此前承诺在夏季前公布此类措施。早前有媒体指,预计荷兰不会点名中国或ASML,但相关措施旨在限制部分型号光刻机对中国的出口。

荷兰和日本今年1月原则上同意加入美国限制对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制造商设备的行动,荷兰贸易部长Schreinemacher已在3月表示,荷兰认为以国家和国际安全考虑,有必要尽快管制这类技术出口。

作为被波及企业,ASML却持不同观点。

近日,据日经亚洲报道,ASML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Christophe Fouquet表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脱钩即使可能,也将极其困难且昂贵,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建立自己完全自力更生的芯片产业。

Fouquet称,“我们ASML不相信脱钩是有可能的,这将非常困难且非常昂贵。人们会意识到在半导体领域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是合作,这只是时间问题。”

当前,美国、日本、欧盟、印度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为实现芯片自主生产,纷纷推动本土半导体生产。

Fouquet表示,ASML成功的秘诀在于与蔡司(Zeiss)、西盟(Cymer)等全球重要供应商的长期合作,以及其顶级芯片制造客户台积电和英特尔的支持。目前,ASML的大部分生产都在总部完成,Fouquet表示,至少到2026年,它可能会将大部分(大约80%到90%)的生产保留在那里,但ASML为就近服务客户,在韩国与美国等地区已经设有维修中心。

中国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市占率将超韩国

虽然中国半导体产业仍在持续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不过在面板产业,得益于此前数十年的投入,不仅能在规模上行业领先,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上,也步入先进行列。

随着产能持续释放,以及国内手机品牌不断导入,中国面板厂商第二季度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出货全面上涨。Stone Partners预测,2023年第二季度,TCL华星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出货740万片,同比增长139%,全球占比7.8%;天马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出货890万片,同比增长305%,全球占比9.4%;京东方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出货2410万片,同比增长66.2%,全球占比25.5%;维信诺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出货710万片,同比增长69%,全球占比7.5%。

伴随着中国面板厂商份额持续增长,韩国面板厂商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出货份额不断下滑。Stone Partners预测,2023年第二季度,LG Display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出货800万片,同比仅增长3.9%,全球占比8.5%;三星显示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出货为3890万片,同比下降36%,全球占比降至41.2%。虽然三星显示在业界仍排名第一,但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一直停留在40%左右。

韩国面板厂商颓势开始显现,第二季度首次被中国面板厂商反超。根据Stone Partners预测,2023年第二季度,京东方、天马、TCL华星、维信诺等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面板出货量占比为50.2%。这是中国OLED面板厂商出货占比首次超过一半,与前一季度的41.8%相比,暴涨8.4个百分点。

关于中国厂商柔性OLED二季度出货能赶超韩国厂商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相关产能爬坡和良率大幅提升,已能满足国内厂商需求;二是技术进步,中韩柔性OLED技术差距已经缩小至两年以内;三是国产柔性OLED具有性价比优势。

不过从年度看,下半年韩国厂商有苹果柔性OLED订单保证,2023年中国柔性OLED出货占比可能很难超越韩国厂商。迪显咨询指出,苹果柔性OLED订单主要在下半年释放,届时,三星显示、LG Display柔性出货将大幅增加,2023年韩国厂商柔性OLED出货占比将仍然是第一。

中国面板厂商柔性OLED出货全面赶超韩国需要一定时间。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的报告,中国有望在2025年前后在6代或更低的OLED产能上赶超韩国。

五部门联手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

面板产业的成功,也加速面板厂商向车载面板市场进发。在新能汽车领域,近年来我国积极把握汽车工业百年大变局,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因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支持。

202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汽车市场,外资、合资、本土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纷纷打起价格战,而销量非但没有达到预期,还加剧了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如何打开新局面?不仅是汽车品牌,国家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6月15日,伴随第四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开启,有望给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新活力,该活动也得到了30家品牌共计69款车型的支持,虽然参与活动的车型与去年差不多,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该批次车型更为优质,囊括了比亚迪海豹、比亚迪唐DM-i、小鹏P5、大众ID3/ID4、长安深蓝SL03等热门车型。

6月16日,已有江苏惠山、海南琼海、湖北荆门率先响应号召,启动了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本周,“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更多具体措施、推广范围逐步有序开展。

为降低县乡市场消费者购车压力,本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均祭出了一定优惠力度,如MINI EV全系降价,最高降幅达1.3万元,据央视网报道,下乡期间,活动车型综合补贴从2.3万元~6万元不等。另外,电网等配套产业链企业还提供半价充电、免费洗车等优惠措施。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优惠力度要大于去年。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纯电动车目前在小城市、县乡市场的普及相对来说较低,发展空间巨大,“推动县乡市场消费增长,推动整个公共交通不便的县乡市场实现新能源车普及是重大的市场机会,也是巨大的蓝海,对改变中国的消费结构和促进消费可持续发展、内需发展有重大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此前披露,2022年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4%,远不及该年度25.74%的整体渗透率。

本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同时采取“线下+云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多举措向农村市场推荐符合市场需求的先进车型。市场预计,本轮“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预计能提升50%~100%的终端销量,对今年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预计能带来8.2%~16.5%的增长。

除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本周财政部还发布了《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公告》明确指出,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本《公告》与其他举措一起,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继续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

(校对/占旭亮)

关键词:

明星

电影